English

挪威报业还能红火多久

1999-05-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挪威人是一个爱读书看报的民族。仅有430万人口的挪威,每年销售图书4000多万册,男女老幼人均10册以上。挪威还是一个报业相当发达的国家,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挪威有100多种不同类型的报纸,发行量从几千份到几十万份不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晚邮报》、《工人报》、《日报》、《世界之路报》和《卑尔根时报》等。

报纸在挪威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已成为挪威人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你稍微留意便可看到:在挪威大大小小的餐馆和咖啡馆,挪威人一边用餐喝咖啡,一边手持报纸认真阅读的情况随处可见;在挪威乘火车、汽车或者飞机旅行,挪威人孜孜不倦读报纸的场面比比皆是。在许多公共场合挪威人很少交谈,却常常拿着一份报纸聚精会神地阅读。奥斯陆大学游泳池附设一个桑那浴房,里面气温高达90度,可仍有不少挪威人一边“汗流浃背”地蒸桑那,一边“目不斜视”地看报纸,那种对报纸“爱不释手”的精神的确很感人。难怪奥斯陆大街小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报亭,生意做得都比较红火。

小小的挪威,报业却如此“兴旺发达”,归根结底是挪威人对读报“情有独钟”的结果。但政府对报业的大量投入,为其发展所提供的许多优惠政策,无疑也是挪威报业“欣欣向荣”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不过,在享受政府经济支持和免交增值税30年后的今天,处于世纪末的挪威报业,正面临一场严峻的“经济危机”。1999年挪威政府财政预算确定,对报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减少18.7%。相比于1998年,政府财政补贴实际下降了15.2%,比1997年的水平则下降了接近30%。这是本届政府第二次削减对报业的财政补贴。挪威报业面临的经济危机还远不止这些。挪威是一个高物价、高消费和高税收的国家,可对报业的发展,政府一直给予了相当优惠的税收政策,比如,减免23%的报纸增值税和销售利润便是如此。如果没有这项优惠政策,挪威报业每年就要上交国库1.45亿美元的增值税。今年挪威报业大约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为2100万美元。而从增值税减免中实际获得的费用,相当于政府直接对报业财政补贴费用总额的7倍。具体到每种报纸,一般来说发行量越大,获得的经费资助越多,同时从政府减免23%增值税中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因此,千方百计地提高报纸的知名度,全力以赴地扩大读者群,想方设法地增加广告收入,差不多是所有报纸的主要任务。

政府对报业进行财政补贴政策始于1969年,当时挪威的报纸主要担当各个党派“宣传喉舌”的角色。挪威议会决定对报业进行经济支持,也主要是基于报纸在挪威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出的一项决定。譬如,考虑到报业之间的竞争和发表不同观点的需要,或一些地方小报由于读者群小,广告等方面的收入有限,常常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况。因此政府的经济支持是必要的。

但是,随着挪威社会的变化,报业的垄断局面也逐渐形成,大报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日趋显赫。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1969年政府对报业实行减免增值税和经济补贴时,挪威还没有一份报纸能够盈利。报业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开展文化活动和表达党派观点的工具而存在,根本没有考虑商业经营和获取市场利润的需要。而今报业的主客观情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挪威多数报纸都已成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发行量的扩大和广告收入的剧增,使报业“名副其实”地变成了一个盈利行业。有些大报的年创利润甚至可以和大的盈利企业“平起平坐”。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应该改变政府对报业实行的特殊“保护政策”,打破报业“旱涝保收”的经营体制,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挪威文化部最近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任务之一就是对过去政府给予报业的优惠政策进行重新评估,制定出新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尽管有了因特网和各种电子信箱和软件,然而报纸作为知识、信息、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交流的最大文字载体,她的读者群和社会作用是其他传媒手段所不可替代的。而报纸作为一种产业又必须更注意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如何摆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在因特网等现代传媒手段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保住报纸原有的“新闻支柱”的地位?如何应对优惠政策的消失和经济危机的挑战?我想,有无数个问题摆到了挪威报人面前,需要他们来认真地思考和回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